聲音下載

人類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今天,我們就用聲學的角度來探討聲音和睡眠的連結,帶你找到專屬的睡眠聲音。

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睡眠的每個階段。大多數人只關心怎麼快速入睡,但其實當你失去意識後,睡眠會經歷三個NREM(非快速動眼期)階段和一個REM(快速動眼期)階段,這些階段會不斷循環。

當你剛進入睡眠時,首先會進入NREM的第一階段。這時你的呼吸會變慢,身體可能會出現輕微的抽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墜落的感覺。
大約五分鐘後,你會進入NREM的第二階段。這時體溫會稍微下降,大腦開始整理和儲存你的記憶。
接著,二十分鐘左右後,你會進入NREM的第三階段。這是大腦進行深度修復的階段,如果這時候被叫醒,你可能會感覺昏昏沉沉,像喝醉了一樣。
大約半小時後,你就會進入REM階段。這時你的眼球會快速轉動,身體則進入一種癱瘓狀態,這是為了防止你夢遊。

NREM和REM這兩個階段會重複四到五次,直到你醒來。而最理想的清醒時機,其實是在NREM的第二階段。

了解了睡眠的各個階段後,我們知道睡眠不是「睡著」這麼簡單而已,它是一個複雜的循環過程。

當然,影響睡眠的還有床的品質,燈光,時間,空氣,溫度,姿勢,衣服,身邊的人,寵物和其他因素,還有自己的心情壓力,但是我們今天就專注在聲音。

接下來,我們可以從五種常見的聲音類型來探討,它們如何利用心理聲學的原理,幫助我們睡得更好、更沉。

粉紅噪音

粉紅噪音是所有音頻的組合但是低音頻的部分比較大聲,所以聽起來比較舒服。如果你整晚用能播放低音的音響播放小聲的粉紅噪音,第一是可以減低壓力幫助入眠。再來是能增強深層睡眠對精神恢復比較好,同時可以掩蓋一些干擾性的噪音讓你比較不會醒來。

其實也有很多種聲音很類似粉紅噪音,像是冷氣,除濕機,或是一些機器和風聲的低音頻聲音。

雙耳節拍 Binaural Beat

有些人會覺得它可以洗腦也有很多偽科學的講法,但是如果它能夠幫助你睡覺,也可以嘗試看看。

這種聲音需要你帶耳機,因為它是傳送不同的音波到你的耳朵。基本上,當你的兩個耳朵聽到稍微不同的頻率的時候,你會感知到第三種頻率。比如說,左耳聽 300 Hz,右耳聽 310 Hz,大腦會感知到 10 Hz 的雙耳節拍。

有人說可以用來調整腦波來引響心情減輕壓力,但是實際上沒有很多實際的科學實驗來證實所以這通常會被連接到一些比較宗教和嬉皮和偽科學的觀念在一起。

兩個頻率的差別如果是 1 – 4 Hz 差像是一耳 500 一耳 503 這叫做 Delta,幫助深層睡眠

4 – 8 Hz 差是 Theta,幫助入眠

8 – 12 Hz 差是 Alpha,幫助放鬆

有興趣可以去查看看,但是注意戴耳機睡覺不要太大聲會影響聽力。

自然聲音

自然聲音像是風聲和雨聲也會有可能讓你覺得很放鬆,根據演化心理學,因為我們的大腦可能「天生」對這些聲音感到舒適,因為我們祖先就是在自然環境中進化了數百萬年。但是對些人來說森林的聲音反而會感覺不能完全放鬆。如果要用演化心理學來解釋,我覺得有一個可能是因為森林的聲音讓你感覺你走失在森林裡面,沒有安全的庇護所,到處都有可能有熊或是其他天敵。反而是洞穴的聲音可能會讓你感覺比較舒服。水流聲也可能會比較好因為人類的文明通常也是在水源河流旁開始建立的。另一個例子是吵雜的環境像是咖啡廳背景聲音,因為我們是社交動物,跟狗一樣,最有安全感的時候是當你身邊有其他的人,所以吵雜聲或許還可以幫助你放鬆。你還可以想到什麼?

但是這些都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基因,我們同樣也可以用記憶來幫助你放鬆睡覺,這叫做安撫觸發因素,想像創傷,但是是正面的。

這就是第四種,個人化的聲音背景

比如說,可能你以前在一個很多人同時講話,吵雜的環境裡有經歷過很好的事情,頭腦把好的事情和吵雜的環境做連結,這樣你可能播放吵雜環境聲會自動讓你感覺很好,或許還能幫助睡覺。這對另一個在同樣環境裡裡面受過傷的人放而會感覺很負面。

你如果常常在電話裡面被罵或是常常有壞訊息,你也是會變成很討厭講電話的人,電話打來時你會自動有恐懼和排斥感。

這就是個人化,依照經歷來設計你的睡眠聲音,也讓我們可以進入催眠的話題。

催眠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把一個動作或是聲音持續在你每次感到放鬆或是想睡覺的時候出現,直到未來你聽到這聲音時就會變成很放鬆。

假裝每次你很放鬆快要睡著時你聽到木魚聲。

木魚聲並沒有放鬆的能力,但是每次你聽到它都是在很放鬆很舒服的時候。到最後,木魚變成了一個可以催眠你的聲音,有可能咚一聲你就睡著了。

你如果覺得你不會被催眠,試著下一次手機響的時候意識一下你的瞬間感受,如果你和前女友常常都是用一種 app 來交流,當那個聲音響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莫名其妙心感覺很痛?

或是不用說聲音,有時候你會不會在空氣中聞到一種味道

然後突然有很強烈的懷舊感?

希望你今晚會睡得更好 🙂

聲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