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社會心理學家 Jonah Berger 出了一本新書叫 Magic Words。我常常應用他的書在我製作的內容裡。這本書目前都沒有中文翻譯,這裡是我做的整本書的總結。
以下是六種方式去發揮文字的力量,無論是在對話中還是製作內容都可以用到。
身份
1. 把動詞變成名詞 – 如果你要鼓勵或說服一個人
與其說「你可以幫忙嗎?」 ,說:「你可不可以當我的幫手」
2. 把「不能」變成「不」 – 堅定自己
跟別人說「我不吃甜食。」比「唉呀,你知道我不能吃甜食的…」還要堅定多了。
3. 把「應該」變成 「可以」- 解決兩難危機
碰到道德上兩難的危機時,問自己應該怎麼做會讓你卡住。問自己可以怎麼做,讓你思考和探討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以便解決問題。
4. 用第三人稱來跟自己說話 – 降低焦慮
「你可以的!」
5. 改變代名詞 – 轉移責任
與其說:「你有餵貓嗎?」,說:「貓吃了嗎?」
自信
1. 別用半表達的詞句
別說:「我覺得…」, 「我想…」。
2. 加入明確表達的詞句
多說:「這明顯是…」,「明明就是…」
3. 別猶豫
別說「痾…」,停下來思考再說話。
4. 表達懷疑
顯示你的觀點,表現開明。
問問題
1. 問別人的意見
…反而會讓他感覺你聰明。
2. 後續
從他人的話中抓出幾個點來問,讓他覺得你有興趣了解更多。
3. 轉移困難問題
當他問你不方便回答的問題,反問他類似的問題。
4. 不假定
別說:「大家都了解吼?都沒有問題對不對?」
說:「你們有甚麼問題?」
別說:「這裡附近的鄰居品質怎麼樣?」
說:「你們有收過甚麼抱怨?」
5. 從安全的問題開始慢慢建立
與人建立關係不要一開始就問太私人的問題。
教育
1. 讓別人感覺被聽到
重複對方說的話中的細節。
2. 具體化
別用漂亮的詞句,我們常會以為別人了解自己了解的事情是理所當然。
用顏色和形狀具體化讓他在頭腦裡看見。
3. 具體 vs 抽象
具體化可以讓人感覺被聽到,記得事情,和幫助學習。
用動詞去專注在行動,而不是形容詞。
政客常用抽象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我們如果要看起來像很有眼光,有點子的人,抽象化自己的話,專注在為什麼。
ex.「健康」>「充滿維他命C和B」
情緒
1. 強調困境
說出自己的困境讓人更喜歡我們。
2. 建立雲霄飛車
一個好故事會有起伏。用失敗和負面製造反差讓成功更甜美。
3. 語境
享樂主義 (ex. 電影) 方面使用情緒詞:高興,心碎…。但不要用在實用主義 (ex. 軟體)。
4. 先連結,後解決
用情緒詞來建立關係之後,再解決問題。
5. 利用不確定性
在影片,文章,電影,Podcast,對話等等當中培養焦慮和驚訝來促進參與。
相似與差別
1. 利用相似
在工作場合注意同事用的詞句,用類似的詞句可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上茁壯成長。
2. 利用差別
為什麼 Lil Nas X 的 Old Town Road 這首歌會紅?因為他用了鄉村音樂最常用的那些詞來放進嘻哈裡,創新了一個新的風格。
以上是我讀 Jonah Berger 的新書 Magic Words 做下的總結。
希望你會做到正面的應用。